单色釉搜集

Shadow Song 2024-07-28

Overview

搜集整理單色釉. 不包括紅釉, 红釉单独整理.

米黄釉

米黄色釉也叫米色釉,米黄色釉釉色浅淡纯净,黄中泛白,类似小米颜色,故名米黄釉。米色釉瓷器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雍正、乾隆一直到民国都有烧造这种釉色,但是以雍正一朝烧造的釉色最好。

米色釉是在烧好的白瓷上以氧化铁为呈色剂二次烧造而成的高温黄釉瓷器,米黄色釉呈色稳定釉色淡雅,釉面亮白。

康熙早期米黄色釉瓷器釉色比较深,颜色不均匀。

到了雍正时期米黄色釉瓷器烧造工艺成熟,米黄色釉呈色稳定,颜色淡雅,呈现黄白色。

清雍正 米黃地礬紅彩雲龍紋盤

Sotheby 2024

  • 2,794,000 HKD
  • 傳承有序
  • 圈足內沿有一小磕碰(約0.2公分),除此以外,整體品相良好,礬紅處見正常使用之磨損。
  • 批註: 米黃釉 + 釩紅, 龍紋畫的好, 品相完好, 非常喜歡.

浇黃釉

黄釉刻缠枝莲纹梅瓶

Christie 2016

檸檬黃

檸檬黃釉為低溫色釉,首創於雍正,以氧化銻為主要呈色劑,其釉色勻淨,亦稱為“西洋黃”、“洋黃

檸檬黃釉菊瓣盤

盤呈菊花瓣形,淺弧壁,圈足,施檸檬黃釉,修胎精細,胎體堅質細膩,足內亦施檸檬黃釉,底心留白一圈書青花“大清雍正年製”楷書款。 此盤取材秋菊,造型雋美,壁身與圈足均隨形起伏,連為一體,釉色明亮均勻,宛如一朵秋日黃菊,清麗脫俗。雍正禦瓷在釉色上復古創新,以低溫單色釉水準最高,奠定了雍正一朝高雅的藝術品味。 雍正檸檬黃釉器物存世稀少,多為小盤小碗。菊瓣盤,器形周正傳神,體現了當時高超的修胎水準,傳世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可與之比較。

永乐甜白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 永樂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紅釉瓷器。甜白釉色創燒於永樂,恬靜優雅,開創白瓷新面貌。

明代晚期的文人在談論明初官方用瓷時,曾經提到「永樂、宣德年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騌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

根據1989 年景德鎮珠山明代御窯廠遺址的發掘報告,永樂前期地層中的甜白釉瓷器占所有出土物的98% 以上。據學者推測,永樂皇帝大量燒造白色瓷器有可能與他燕王時期居於北平,感染元人尚白之風氣有關,也有人推測,大量燒製的白釉瓷器不但帶有宗教意涵,同時,因其為報答父母之恩所建造的金陵大報恩寺塔,是以白瓷磚搭建而成的,白瓷器同時也承載了皇帝對父母的追思。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 台北故宫特展

明 永樂 甜白雲龍高足碗

  • 台北故宫 故瓷003901N000000000 link
  • 相册
  • 高9.9公分 口徑14.6公分 底徑4.4公分

明 永樂 甜白蓮花紋梅瓶

台北故宫 link

  • 相册
  • 高25公分 口徑4.4公分

甜白釉瓷是永樂時期宮中主要用瓷。這件永樂白瓷梅瓶胎質潔白細緻,釉質均勻盈潤,圓口略侈,短頸豐肩,斂腹下收,平底,淺圈足。全器以細線刻劃紋飾,瓶肩有轉枝葉紋一週,間飾弦紋二道,腹部主紋刻劃或綻放或含苞之纏枝蓮花,底邊上下飾有弦紋二道, 其間刻劃折枝蓮花六朵。

明永樂 白釉暗花龍紋高足盌 四字篆書刻款

Christie 2025

  • 相册
  • 515⁄16 in. (15 cm.) diam., cloth box
  • 估价: 美元 10,000 – 美元 15,000. Sold as 32,760 USD.
  • 来源: 日下尚雅堂,東京,1990年代
  • 批注: 优缺点都很明显. 缺点是碎过, 后拼接的. 优点是暗刻龙纹 + 永乐四字篆書刻款. 带款的永乐瓷器并不多见. 成交价合理.

粉青釉

清雍正 粉青釉貫耳大橄欖瓶

Sotheby 2025

  • 相册
  • 估价: 600,000 - 800,000 USD. Sold as: 1,079,500 USD
  • Height 16⅝ in., 42.3 cm
  • 传承有序: 1941年贈予紐瓦克博物館, 紐瓦克 (館藏編號 41.2027B)

本瓶器形端庄,线条秀美,粉青釉色曼妙柔和,诚属雍正釉瓷器臻品,融十八世纪釉料文物成就于慕古好雅之情,体现了雍正皇帝高洁尚雅之审美哲思。

本橄榄瓶器型修长,瓶腹柔弧丰润,此式样于盛清年间严重推崇。橄榄瓶,器型宏大,取自然之美,历代御窑艺大师指导烧制,或仿效前人,或造型变化,施各色釉彩,个别带耳瓶,亦有无瓶耳之例,形制亦安东尼不同。比较康熙朝淡蓝釉橄榄瓶两例,刻花,直口,门槛较本品修长,现藏于伊斯坦布尔鲍氏东方艺术馆,见载约翰·艾尔斯,《The Baur Collection.Chinese》陶瓷》,卷三,盂,1972年,图版A326及A328,其中晚口沿微撇。雍正年橄榄瓶例,亦有各式供给,比较无耳、撇口之例亦常见。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雍正霁红釉橄榄瓶,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北京,2005年,卷一,第二部分,图版9。

此瓶气韵非凡,庄重古朴,比较诸例,更胜一筹,瓶足带两轮廓孔,瓶肩饰双耳,双耳成短管状,古意盎然,反映雍正皇帝对古物之喜爱与仿积极古之热情。雍正皇帝从登位元年开始,即旨令宫廷御窑以古代珍瓷为灵感烧制瓷器,此瓶贯耳、足部穿孔,形制灵感来自中国壶青铜器此器型复古而简约,装饰亦见深思,乃景德镇御窑监督唐英(1682-1756)首创风格。御窑在唐英监督期间,文艺复兴仿宋瓷器如汝、官、哥窑、龙泉等胭脂器大觉成,成色莹润,仿古有新意。

此瓶器型创新耙古雅,极为罕见,可资比较者有一雍正橄榄瓶例,与本品几近相同,售于香港邦瀚斯2015年12月3日,编号22;另一例口沿足部描金,出自胡惠春珍藏,售于纽约佳士得2022年9月23日,编号917;另有一例,尺寸较小(31.8公分),仿官釉,售于香港苏富比2013年10月8日拍卖,编号3128 (图一)。尚有一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珊瑚彩地粉彩牡丹纹拥耳瓶,图载《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香港,1999年2009年,图版77

清乾隆 粉青釉葫蘆蓋瓶

Sotheby 2022

  • 相冊
  • Height overall 10¼ in., 26.2 cm
  • 口沿外有一約4.7x1.8公分U形局部曾裂為三片,經重粘,連帶補釉。器身有少許輕淺剝釉,最大者約0.3公分。
  • 100,800 USD
  • 批註: 難的有蓋

天藍釉

清雍正 天藍釉小盤

Sotheby 2022

  • 44,100 USD

霽藍釉

清雍正 霽藍釉橄欖瓶

Christie 2015

  • HKD 14,440,000
  • 41 cm

清雍正 霽藍釉大盌

Sotheby 2022

  • 18.7 cm
  • 全美品
  • 478,800 HKD

灑藍釉

清康熙 灑藍釉描金四藝圖筆筒

Sotheby 2022

  • 相冊
  • 18.1 cm
  • 批註: 這類筆筒似乎只有康熙有. 馮會長的那一隻也沒款.

紫金釉

紫金釉,又稱「醬釉」,是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

紫金釉菊瓣盤

香港嘉德 2017

盤如盛開的秋菊,盤心邊緣略凹,盤身與圈足均隨型而製,線條俊秀優美,施紫金釉,足內素白,底心青花書雙圈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楷書款。 查閱資料,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醬釉菊瓣盤一例,北京首都博物館藏一例;另一例子1977年於香港藝術館《敏求精舍—明清單色釉瓷展覽》中展出。

茄皮紫釉

茄皮紫釉为低温色釉,釉色如同成熟的茄子皮,故而得名。此品种为明代景德镇首创,至清代康熙朝发展成熟。尤其是康熙年间烧制的器物,釉质坚硬,釉色纯正,可分浅、深、老三种,浅者色泽鲜艳,主要用于彩器;深者釉内发亮,多用于单色釉;老者则颜色暗淡,一般用于三彩器等。

氧化鉛作助溶劑. 先燒成一遍, 再上釉, 700-900度燒成.

清乾隆 茄皮紫釉梅瓶

  • 27,720 GBP
  • Height 22.6 cm, 8⅞ in.
  • 足部上方可見一裂延伸至瓶身約4/5區域,或爲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