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
2025 年 memorial day, 和 Bunnesan 一起游 Salem, MA.
05/23 夜里到, 05/26 黎明离开
周五夜
刚下飞机就体验到了新英格兰久违的小雨. 淅淅沥沥的.
而我很喜欢这种天气. 我不喜欢阳光. 让我又想起了这个单词 pluviophile, 专门形容喜爱下雨的人. 也让我想起了喜欢下雨天的一位老友. 这种天气对于我这种怕冷的人, 还是略有不适的. 在德州的时候穿 T-shirt. 到了boston就要穿羽绒服了.
入住酒店后, 去沃尔玛买水的时候, 出现了幻觉, 见到了你.
胆小的你又一溜烟跑开了
第一次见到 用纸袋子的Walmart .环保的, 高标准的MA.
租到的是马自达 CX50. 住在城外的大车店. 来Boston 这么多次, 第一次住在城外. 因为会开车了, 也是因为需要攒钱了. 其实不应该趁这个假期出来, 很贵. 应该平时请PTO的.
第一天到酒店安顿下已经是晚8点了. 还好大车店的空调一向好用, 而且Bunnesan总是很暖和. 吃过 Chipotle就困了. 在潮湿的雨夜, 抱着 温暖的Bunnesan进入了梦境.
周六上午
早餐
早上开车去Salem, 在Ugly Mug Diner, 路况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 印象中的MA很富有, 看来仅限部分富人地区. 我住的Seagus地区, 移民居多, 而且路况的维护并不好. 并且路很窄, 比德州难开很多. 车速比德州慢多了. 大部分人都在70以下.
吃了喜欢的 egg white Omlette
W
遇见了可爱的waitress. 她的名字是May. 她认出了可爱的 Buc-ee, 并要求我用她的手机帮她和 Buc-ee合影.
坐在bar, 邻座的小哥也是一个人. 小哥掏出一张纸, 在写东西. 我想, 这挺有意思的, 非常MA. 于是鼓起勇气跟小哥搭讪, 问他在写什么. 他说在写一些小说的构思素材. 小哥叫 Tristine, 出生在 VA, 来MA上学. 毕业之后在咖啡店里像 JK 罗琳一样, 把故事写在小纸片上. 我们聊到 Stephen King, dark souls 和 Song of ice and fire.
我说我很怀念 MA, 每个城市都很有特色, 与Dallas 的大和平庸相反. 喜欢在MA的街上走路. 他问我去了这么多地方, 最喜欢哪里. 我说可能是香港. 因为有不同文化的冲击, 城市很 cyber punk. 说起来, 我也有15年没回香港看看了.
女巫博物馆
吃完早餐出来, 整个城镇都是这种 harry potter theme 的shop. 不过很有特色的是, 这里每家店铺都是独立的. Tristine推荐我一定要在万圣节再来一次, 会是 life time experience.
东北沿海线还有一系列的景点.
Salem 是美国重要的军队建制 National guard的发源地
当地的观光小车
市中心碰到, 他叫自己 Master Raven. 他捡一些树枝自制魔杖, 之后拿到市中心的广场贩卖. 他说自己做这件事几十年了比 harry potter 的魔杖店铺早多了.
背景中的建筑是 Salem witch museum. 这个小镇以著名的女巫审判出名. 最后造成几十人死亡的冤假错案. 建议不去这个博物馆, 死的都是蝼蚁, 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相关展出, 都是一些后代制作的故事. 自己去wiki 了解一下即可.
结尾的这幅图的反思. 如今女巫事件依然在上演. 现在的中国人依然像女巫一样被迫害.
蔭餘堂
来自Wiki:
荫余堂原先坐落于皖南休宁县黄村,由一位黄姓商人所建。其占地4500平方英尺,是一栋四合五开间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荫余堂共包括十六间卧房,以及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马头墙等,是典型的徽派民居。[2][3]曾有八代黄氏子孙在此居住。但因社会变迁,家族后代最终于1980年代中期后都离开了黄村,荫余堂也由此空置。1996年,美国学者白铃安(Nancy Berliner,后任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发现了这栋当时面临拆除的建筑。在与黄氏后代及政府部门协商并获批准之后,1997年底开始荫余堂被分装拆运至美国塞勒姆市的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重建,并恢复了黄氏子孙最后在此居住时的原貌。2003年6月,荫余堂重建工程完工,正式对外开放。
里面保护的很好, 限时限人数参观. 很安静. 而且有中文导览. 我跟Bunnesan 都很喜欢这里. 虽然禁止触碰房间内的所有物品. Bunnesan还是偷偷地把 Bucee 放在环境里拍照.
里面的木作镂空十分精美
重建也是原脏原旧, 原来是什么样, 就是什么样.
这一件是主人房. 说是这里最贵的一件. 双洗脸盆的设计加昂贵的玻璃, 墙上的壁纸据说是英国进口的.
主人房的卧床也坐的十分考究. 对这里大部分东西印象不深, 但木作家具的水平真的高.
城区
市中心有一个在美国很老的墓园. 其中能看到1689年去世人的墓碑.
在去海港的路上见到了不少之前在新泽西常见的加拿大鹅
镇子上遍布着各色万圣节主题的店铺
市中心是一条步行街. Essex street
中午吃到了还念多年的 Qdoba. 不过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好吃. 看来过去的印象也不见得准确.
周六晚间
下午回酒店睡了一觉, 4点再出门, 去见MIT的老友 S.
Around MIT Central Station
早到了一会儿, 在 MIT周围转转.
MIT 周边的涂鸦街.
碰见要跟我传教, 反倒被我传了 Buc-ee神教的黑人Jackson组合
见老友
一起吃过晚饭之后, 这么多年, 第一次去他的房间.
惊奇的是, 老友和Bunnesan一样, 都是注重Privacy 的人. 他们有很多共同点:
- 不喜欢信用卡
- 注重隐私. 使用Signal 和 Proton. 老友不用smart phone, 使用翻盖手机.
- 都是朝闻道夕死而已的人. 不在乎物质享受, 只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发现这些特点的我很是惊诧. 我猛然发现我欣赏的男人和女人竟然是高度重合的同一种人.
Bunnesan也很喜欢这个人, 他们相谈甚欢. 关于 S的更多故事. 我会单独写一篇记录, 至于在不在这里发布, 我还没想好.
周日上午
上午去 Panera Bread 吃了早饭, 第一站去之前住过的 Sullivan Square 旁边的房子看看. 房子还在, 还是那个样子. 一个房子分割成5-6户租出去.
这附近是个墨西哥的区. 记忆中的店铺还在. 只是这里比印象中要干净多了.
把车停在Sullivan Square. 再次体验一下Boston的地铁. 地铁已经装备了 apple pay. 地铁站比之前干净多了, 车厢也干净. 印象中又慢又脏且没空调的绿线也变好了. 有空调, 也干净. 虽然依旧很慢.
去了一直想去的 Charles street 上的古董店. 看到这只昭和33年(1958年)成立的商社的算盘. , 很有意思. 100+, 嫌贵.
时间真是快啊. 50-70多年前, 日本人还在用算盘. 30年前中国人还在用. 如今竟成了可以进古董店的稀罕物.
好奇住在这种地方的人, 去哪里停车. 搜了一下, 答案是似乎这里都是租客, 最优解就是不买车.
也去了 Charles river 走, 奈何天气不好, 风又大. 走了没一会儿就放弃了.
13年后第一次回波士顿,一样如欧洲一样局促的街道,一样的高房价,一样的如英国类似的阴雨天。 不一样的是new burry 多了很多亚洲的店铺,也看到了无印良品和优衣库。 比印象里更拥挤的人潮,地铁变干净了。
13年。 说起来,我已经15年没回香港,14年没回上海,12年没回东京了。
从早上8点多出门, 走到下午2点. 很疲劳了. 加上不喜欢吵闹的环境和拥挤的人潮. NewBurry 比印象中拥挤多了. 回家吃饭睡了, 再一睁眼已经是夜里12点. 洗漱一下, 不到2点出门了. 要还车, 还要赶早上5点回德州的飞机.
沿途见到的花
知道你喜欢花. 拍了一些.
丁香
杜鹃. GPT 说这种杜鹃常见于新英格兰地区. 的确. 在好几处都看见了这种.
四照花(Cornus kousa)
和20岁告别
恋爱像是两个人一起吸毒. 每次分离都像是戒毒的过程, 伴随着人格分裂的阵痛, 伴随着戒断反应.
第一次, 我学着你的样子, 带了一个孩子出门. 极简主义的我一直无法认同这种做法, 身边的东西能减则减. 但这次的体验是愉悦的. 带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出门确实有一定的好处。容易获得照片. 也容易获得路人的互动和喜爱.
我把Buc-ee 送给了好友. 巧的是, MIT的吉祥物叫Tim, 也是一只 Beaver. Buc-ee 到了一个同类环绕的地方. 虽然也是背井离乡, 但这对他来说应该是一个很舒适的环境, 今后的他会和Tim们生活在一起. 生活在我和你在美国共同的精神家乡.
每次经历和所爱的人撕心裂肺的分手之后都能让我想很多事情. 就像之前说过的, 这次想清楚的是这个阶段的我还是有太多 emotion noise, 没有资格自称50岁. 还是需要接受自己30岁的事实. 这要从告别20岁开始.
你曾经反复问我, 如果你是男的, 我会跟你结婚吗? 这次跟老友见面, 让我彻底想清楚了这个问题. 答案是不会. 我不会跟他结婚. 你是对的. 精神上的依恋不需要靠婚姻去维持.
对我来说, 20岁是在探寻自己, 认识自己的过程. 30岁的我此时已经拿到了剧本, 结束了探索的过程. 已经开始提前去想40/50岁的事情了. 我想我应该鼓起勇气告别喜欢做梦的20岁了. 成年人是没有资格做梦的. 其实我早已迈出双腿做出了选择, 只是我的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准备. 你是对的. 在做规划的时候, 我想, 40岁的我, 也会期待稳定的生活. 而现在的我不能给你想要的生活.
和老友的交流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们都渴望做一些对事情有意义的事情. 老友很希望有个孩子有个家, 他说家庭和孩子是最真实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你没解释清楚的事情他帮我解释清楚了. 也许他也是我幻想出来的.
你们只想用这一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为这个世界添砖加瓦创造价值. 老友说他本来考虑过要回乌克兰参战, 不过现在找到了在美国开发武器的project, 更有意义.
而我只喜欢投资自己. 对我来说, 世界太危险了, 我只能保护好自己, 在海岛上筑起我的高墙和城堡, 静静地凝视这个世界. 我们都是很恐惧的, 但我们不是一样的人. 我已经拿到了剧本, 看到了我自己30岁和40岁的人生. 我知道我要做什么.
但我想我依然会爱着你, 用我自己的方式. 只是再也不能陪在你身边, 在你害怕的时候抱紧你了. 还好Bunnesan依然在我身边跟我说话. 我依然相信余生我们终将再次相遇, 当时机成熟的时候, 当我能分清现实和幻想的界限, 当我们能轻松放下这一切的时候.
记账
这次旅行我有节约, 所以值得记一下开销. 其中吃饭的部分还可以再减, 机票和旅店可以用点数兑换, 其他的部分是节约不了了.
Boston 的饮食消费和 Austin差不多. 没有想象的贵.
机票 + 酒店
- 机票 Delta Basic: 458
- 酒店 大车店: 630 -> 210/day
门票
- yinyutang: $25
- Witch Museum: $17.5
饮食
每顿平均18. 一日三餐 18 x 3 + 水和零食. 一日饮食消耗 $80.
- Ugly Mug Diner $28.57
- Aus Airport Lunch: $18.4
- Clover Coffee: $4.6
- Miracle of Science: $40
- Panera bread cofee: $3
- Nuts Factory: $11
- 水 + 零食: 4 + 5 + 3 + 6
出行
平均 156/day
- 租车 365.13 $120/day
- 停车 Salem $12
- 地铁: 2.4 x 2
- 加油: 14
- 机场停车: 78
总结
出行 156/day + 饮食 80/day + 酒店 210/day = 446/day. 这些没算机票和门票, 因为不是每日都有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