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view
搜集总结珐琅彩
- 北京故宫 珐琅彩数据库 这个不是太好, 应该看台北故宫的最全.
- 珐琅彩自己搜集的相关文献
- 台北故宫珐琅彩瓷特展
- 台北故宫珐琅彩数据库
- 台北故宫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 台北故宮雍正年琺琅彩數據庫
- 文化記憶庫: 可以批量下載圖, 但無高清圖。 故宮官網缺圖的時候可用來替代。
但開一帖搜集雍正年琺琅彩瓷
台北故宫
清 雍正 琺瑯彩瓷壽山福海圖碗
- 台北故宫 link
- 相册
- 网页付说明:
侈口唇邊,弧形深壁,矮圈足。胎體較厚,內外施白釉,器表一面彩畫山谷瀑布,遠處山泉俯衝而下,祥雲瀰漫。近岸桃樹拔地而生,果實累累、旁生月季嫣然綻放,五隻蝙蝠翩然飛舞其間。另一面墨書題寫:「青青自帶山中色,靄靄長含洞李春」。引首有紅料「壽如」印,詩末是「四時」、「長春」兩印。碗內無紋,底帶「雍正年製」藍料款。題句詩摘錄自唐朝李正封〈貢院樓北新栽小松〉五言律詩,意境和「壽如、四時、長春」三印互相呼應,點出裝飾紋樣的吉祥寓意。傳世一對;道光十五年(1835)《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著錄為「磁胎畫琺瑯壽山福海白
清 雍正 琺瑯彩孔雀圖碗
- 相册
- 网页付说明:
碗侈口,深弧壁,淺圈足。全器內外通施釉,碗外壁一面彩繪孔雀、綬帶鳥、喜鵲各一對,以及海棠、竹石和玉蘭花等各種具有吉祥含意的圖案。特別是,玉蘭和海棠合起來有「玉堂」之諧音,而綬帶鳥象徵長壽,孔雀代表吉祥,喜鵲表示喜悅,因此整幅裝飾紋樣遂有「玉堂祝壽」的象徵意義。外壁另一面以墨書題寫「動搖金翠尾,飛舞玉池陰」,兩句詩出自唐朝詩人武元衡的詩作。詩文前後以紅料描繪出「政化」、「昇平」和「盛世」三枚印文,透過「政化昇平盛世」來傳達畫中母題具有太平盛世的象徵意義。碗內壁光素無紋,碗外底以藍料書「雍正年製」四字兩行宋體楷款,外加雙方框。由於雍正十二年(1734)的檔案記事中,曾有皇帝下旨燒造瓷胎畫孔雀琺瑯碗的紀錄,以及同一年進呈的清單中也包含「孔雀飯碗一對」,故將此品置於內廷恭造下具有吉祥寓意的作品來理解。這對碗另一件為故瓷13983,與本件紋飾細節略異,樹石花鳥的佈局與明暗配色不同,六隻禽鳥動作姿態亦不同。
清 雍正 琺瑯彩久安長治碗
- 相冊
- 網頁附說明:
這件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器外壁一面彩繪一座藍色奇石,其上立有一大一小二隻雉雞,雉雞身邊圍繞滿穗稻穀、粉色月季以及藍色野菊,稻穗掩映之下,另有或啄穀或展翅的鵪鶉九隻。外壁另一面以墨書寫有「永奠金甌開壽域,昇平同樂萬年春」詩句,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製」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配合母題和詩句內容,此碗可能為雍正十年五月初三日造辦處檔案中之「久安長治碗」。
清 雍正 琺瑯彩瓷竹石碗
- 台北故宮 link
- 相冊
- 網頁附說明:
侈口、弧形深壁,矮圈足。內外施白釉,器表一面畫赭墨湖石及翠竹數竿,另一面墨書題寫「色連雞樹近,影落鳳池深」。竹、石均以輪廓線勾勒出形體,題句摘錄自唐朝盧象〈和徐侍郎叢篠詠〉五言律詩,引首畫紅料「鳳采」印,詩末落「彬然」和「君子」兩印。器內無紋,底有「雍正年製」藍料宋體款。傳世一對,裝飾紋樣足以呼應雍正九年(1731)皇帝降旨燒製「多半面畫綠竹,少半面著戴臨撰字、言詩誦題、寫地章」的經過,印文「彬然君子」亦能呼應裝飾母題,傳遞出綠竹高風亮節的象徵意涵。
- 批注:
這一支本身沒什麼稀奇。 只是對應了聖旨中的話。 戴临为武英殿待诏 ,载雍正皇帝 多次降旨,命戴临在珐琅彩瓷器上题写诗句。(雍正九年各作成做 活计 清档 )(珐琅作 )载 :“(雍正 九年 )四月十七 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瓷碗一对 。奉旨上书 :着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绿竹 ,少半面着戴临撰字言诗诵题写,地章或本色,或合配绿竹“淡红,或何色? 酌量配合,烧珐琅”记此 。戴临的文笔书法也因在珐琅彩瓷上题字名声鹊起 ,在清朝书画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